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省计生协会长 邓向阳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全省市级计生协会长座谈会暨改革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和推进计生协改革和工作,提前谋划明年工作,时机很好,很有意义。
刚才,叶西同志通报了各地计生协改革进展情况,通报得很好,各地的进展和问题看得很清楚。16位同志交流了各市的做法和经验,讲得都很好,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也各有难处和不好解决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全省计生协改革进展不快和工作的不平衡,希望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柱书记作了很好的讲话,对计生协的工作充分肯定,提出了明确要求,我都赞同。感谢同柱书记和各级卫健委领导同志的支持,相信有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各级计生协一定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近年来,全省各级计生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推进各项工作,为促进全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家庭和谐幸福、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有不少工作在全国有影响。计生协的同志们工作积极主动,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推进计生协改革工作,谈三点认识,与同志们交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进计生协改革的重要意义
计生协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育龄群众和计划生育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协助党委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力量。推进计生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在新格局当中,计生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一,推进计生协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群团改革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群团改革工作座谈会。2018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改革方案》,从国家层面对计生协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也是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省政府出台省计生协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要求。因此,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计生协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推进计生协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主动顺应群团改革的发展大形势,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把中央及省委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推进计生协改革是适应人口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大者”。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2013年以来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今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从“限制生育”转向“支持生育”。但是政策变了,形势也变了。受婚育观念、育儿成本、托育服务、女性就业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生人口规模下降;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少子老龄化问题凸显,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短缺并存;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剧,安徽每年一千万流动人口出省,促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和社会融合等任务繁重。政策宽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变了。原来是“想生、多生、超生”,现在是“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的问题,有的是条件不允许,养老和托幼负担重、成本高;有的不是条件不允许,是婚育观念等多方面问题。正如同柱书记所说,我也有同感,鼓励群众“多生”,其难度不亚于甚至要超过三、四十年前对生育数量的控制。所以,计生协改革不是我们主观上想改革,更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是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积极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做好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家庭健康促进等工作。”这是党和国家在新阶段赋予我们的新职能、新使命,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通过推进计生协改革,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更好地促进国家人口政策落地落实。
第三,推进计生协改革是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全心全意服务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是计生协的宗旨,也是计生协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如何满足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养老需要和生育服务需要,如何解决“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的问题,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关怀失独家庭人员,等等。这些都为计生协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当前一些地方计生协机关化、行政化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基础较为薄弱,工作方法手段相对单一;一些制约计生协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部分市县计生协“参公”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计生协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改革解决各级计生协存在的问题,补齐弱项和短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更好地满足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多样化、多层次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大程度地提升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把握工作重点,加快计生协改革步伐
2018年2月,国务院启动了中国计生协改革工作,要求总体上三年完成。2019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实施方案》,我省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这两年,我们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去年省卫健委、省计生协联合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协会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年省计生协又召开“六代会”,栅洁书记和清宪省长都作了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总体上看,我省推进速度还是不够快。今年10月,全国计生协改革工作会议,通报了各地计生协改革进展情况,会后中国计生协专门致文,指出我省计生协改革力度、改革进度均落后于全国,要求加快推进。因此,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加快改革步伐。为此,我讲四点意见。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也是党的群团工作的优良传统。”党的群团改革要求“强三性、去四化”其中政治性是第一位的要求。计生协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进一步落实省级改革方案的明确要求,“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计生协工作纳入总体规划,与卫生健康工作及其它群团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推动市县计生协机关列入党委领导的群团组织序列、纳入地方群团改革统一部署”。因此,改革首先要把计生协的政治属性、政治地位确定好。
二是明确职能定位。中国计生协成立40多年,于2006年“参公、入序”,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遍布城乡、高效运转”的组织网络,具有联系计生家庭的独特优势、服务计生家庭的天然责任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作出了重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又再次明确,积极发挥计生协作用,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这是党中央的指示,是党委政府的要求,是政治责任,不是可有可无、想干就干想不干就不干的,党委政府给我们编制、机构,不是照顾,而是我们共同落实党中央赋予计生协的职责。但我们也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计生协的职能定位,我们不是政府,不是主管部门,是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助手,把政府“没有精力做、不方便做”的事做好,也就是“党政所需、群众所急、协会所能”。
三是服务中心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群团工作的价值所在。各级计生协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强与卫生健康、民政、教育、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融入应对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健康安徽、社会治理、“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部署,主动参与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常态化疫情防控、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等工作。我省计生协在全国率先参与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这本身就是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发挥计生协网底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推动卫生健康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助力构建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米”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是促进村(居)计生协工作和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有力举措。1982年的《宪法》就明确“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公共卫生委员会”,但是一直没有很好执行,现在我们做这项工作是遵行国家根本大法,也有利于发挥村级计生专干、计生协工作人员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要把计生协工作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在融入中激发改革动力,在融入中拓展服务领域,在融入中提升能力水平,让计生协事业发展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四是解决突出问题。机构、编制、人员以及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是计生协改革中的难点。据中国计生协统计,截至2021年6月,全国省级和地市级计生协机关相比改革前编制平均增加2.6和1.3个。我省目前还低于平均水平,但也说明我们还有发展空间。目前,全省14个市计生协出台了改革方案,全省104个县(市、区)有56个县级计生协出台了改革方案。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性问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协调相关部门支持,推动机构、编制、人员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关键问题的解决。特别要结合改革方案,明确新的职能、机构和编制,从省级开始,要根据中央新要求、赋予的新职责,对“三定”重新确定,这要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职责不明、岗位不定、编制不定,工作就没有方向。要结合当前各级正在进行的换届工作,调整优化市县计生协机构和职能、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强化机关工作力量,健全基层计生协组织体系。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计生协改革达到预期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计生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更需要我们自己奋发图强。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不断推动计生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要强化责任。各级计生协要主动担当作为,把改革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发挥“会长抓、抓会长”的作用,学习借鉴江西、河北、福建、厦门等地计生协的改革经验,深入总结我省各地创新做法,从影响改革的关键环节、核心问题入手,勇于攻坚突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夯实基础。各级计生协要着力解决部分基层协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确保乡级计生协有专人负责,村级计生协有人办事,保障工作经费,落实人员待遇,尤其是一些进展较慢的地方要加快进度。合肥、宿州、滁州等计生协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先行先试,创造性推进改革,多为全省改革提供鲜活经验。大家一定不要空口去要编制、要机构、要人员,一定要有依据,中央组织部2006年就明确了中国计生协的参公管理和群团组织性质,2008年“三定”明确了职能,今年中央《决定》又明确了计生协的六项职责,所以必须保持与此相匹配的机构、人员、经费,是有理有据的。
三要建强队伍。各级计生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计生协队伍和能力建设,开展学习培训和调查研究,全面提升各级计生协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应对队伍流失危机,正如刚才同柱书记说的,计划生育队伍中很多人员转到了别的部门,内设机构也减少了,计划生育任务看似轻了,但从国家长期发展来看,任务不轻,所以要把我们的队伍保留好、建设好。另外,要解决能力不足问题,主动适应工作转型需要,要从“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我们的强项就是搞好服务,就是为育龄群众服务,解决计生家庭的实际问题。要提高各级计生协的履职水平,提高我们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为才有位。省计生协最近要抓紧时间与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多汇报沟通,争取重新确定省计生协“三定”方案和纳入一级财政预算,也请同柱书记多支持,我们共同努力,为市县改革做好引领和示范,不断增强计生协组织的活力和计生协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确保计生协改革任务加快落地见效。
另外,我再说一下关于人口健康基金的事,这是我们省的特色,而且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造了很好的品牌,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这一点“六代会”上桐城市计生协专职副会长介绍的经验很好,今天大家在交流中也说到这个问题。我同意同柱书记的要求,一是各地原来的财政支持资金不能拿掉,要保留,要守住底线。二是加快拓展社会募集渠道。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中三次分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慈善人士的作用。我省人口健康基金就是公益慈善基金,现在总体上是政府捐赠的,这个抓手很不容易,但是必须要有发展意识,一定要加大多渠道募集力度,争取把基金做得更大、做得更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计划生育家庭、困难家庭还有其他群体的实际问题。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计生协改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主动担当作为、昂扬奋发进取,在推进改革中实现转型发展,努力开创全省计生协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更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